《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白话翻译与详解

 2021-08-18 20:37:03   3   10,798次浏览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本

 

香赞

 

【原文】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hē)罗奉敕(chì)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shè)城耆(qí)(shé)(jué)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 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zhuó)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mǐn),心无染著(zhuó),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wǎng)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xiàng)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jì)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cǎi)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jiàn)连、摩诃迦叶(shè),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à)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zhuó)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chēn)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jiāo)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hūn)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zhuó)。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zàng),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zàng)。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cáng),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suō)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 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结诵仪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回向偈 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译文与评注】

 

(阿难)是听佛陀这样说的:(“如是我闻”出自于佛涅盘前之遗嘱。当时,以佛弟子中多闻第一著称的阿难问佛:“(将来我结集佛经时)一切经首置何字?”佛回答:“一切经首置‘如是我闻’等言。)

当时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灵鹫山)中,与无量无边百千亿那由他数的大菩萨,(那由他是计量单位,相当于千亿。菩萨梵语“菩提萨埵”,指自己觉悟并教众生觉悟的觉悟有情),皆是大智慧、精进、善巧;(菩萨度化众生时随顺机宜而施设的巧妙智用)

证得无言妙法(实相之法),获得胜妙辩才(辨析佛法奥义之才能)

依止静虑在一切种处及非处智中不违反因果;(妙慧法师:是处和非处属于二边,证得了中道就是离二边,离二边但是与二边又不相违反,这才是真正证得了中道。)

善于调伏身心,具足诸解脱;(对身心烦恼痛苦的解脱)

常游行于禅定三昧(三昧即禅定中将心定于一境,一心不乱之安定状态),不舍大悲之心;(慈心即给予众生安全快乐之心愿,悲心即解除众生烦恼痛苦之愿心,菩萨觉悟实相,远离颠倒梦想,故常悲悯一切尚沉溺于无明妄想之中造业轮回之众生,思欲救拔之。)

惭愧为身(惭,是的对佛弟子应修之德行与应尽之义务未能圆满之羞耻感,愧,是对不善业果报之恐惧心),智慧为首,(佛教中“惭愧”是有不同的意思,惭是从有德行的人身上感到自身的不足,从而精勤修行。愧是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忏悔发露。“智慧”也有不同的意思,“智”是明白一切佛法的道理,“慧”是分别一切佛法的差别。所以修行者要常怀惭愧,才可以生起菩提智慧。)多行饶益众生之事(饶益即给予众生丰富的利益),就如大宝洲(宝洲比喻佛果之大妙地。)时时滋润众生;

了知一切诸法(事物)善、不善之相,不执著文字而能以文字言说诸法;

于真谛与俗谛二门,通达无碍;(谛,即真实、事实、真理之意,俗谛即世俗谛,是尚处在无明妄想分别执著状态下之众生,在其言语思想所能及之层面所认为的事物之事实,在俗谛中,身心世界,善恶因果,轮回解脱等一切二元分别真实成立。真谛即胜义谛,第一义谛,是建立于无明妄想分别执著基础上之言语思想所不能及之层面上事物之真相,是已经破迷开悟,返妄归真的诸佛菩萨所证悟的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在真谛中,身心世界,善恶因果,轮回解脱等一切二元性之分别皆不成立。)

深彻了明其中实际(真实状态)而无住其中,能于其中善于分别而不执取实际真实的感受。 灭受: 断除各式各样的感受, 如喜怒哀乐等。如《维摩诘经》所说: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虽然厌离生死,但不舍众生,恒常佑护世间;(有情世间,即三界六道轮回众生)

遍及十方各有大名称;(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之美名远播十方诸佛世界)

于真妙如来藏(诸法实相,宇宙生命之真相)中寂然安乐不动;

虽然在世间(为度众生而)显现受(业)报身(心),却永出三界;(心不著三界,于相而离相)

而能广行诸多方便劝勉救济众生;

平等无分别地教诲一切众生(有教无类,同时因材施教),心志恒常贤明善良;

平等无分别地怜悯一切苦难众生,而心无染住与执著;

能让自己和他人都能获得清净(令自他众生破迷开悟,从此不再因迷造业,随业受报,而轮回六道,往返三界,无尽重复苦乐、得失、生死之大苦循环。)

成就这样的无量功德;(功能福德,即行善所获之善业果报。胜鬘宝窟卷上本(大三七·一一中)云:“恶尽曰功,善满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他们的名字是: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等等这些大菩萨,都如童子的身相端正、庄严(菩萨为法王如来之王子,因其如世间童子无淫欲之念,故称童子。),于这个大会中而为上首。(上首,即大众之中位居最上者,德行堪为大众之表率。)

这时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别名),与恒河沙等住最后身的绍尊位等诸菩萨俱在一起;(最后身,即生死身中最后之身,小乘指断一切见思烦恼、证无余依涅盘之阿罗汉,大乘则指即将断尽无明烦恼,证成佛果的等觉菩萨之身,等觉菩萨又名一生补处菩萨,意为尽此一生,即补佛位,行佛事业之大菩萨。此娑婆世界如今之补处菩萨为弥勒菩萨,未来大千人寿八万岁时,将从兜率天降生人世,补释迦牟尼佛之后之佛位,于无佛法时代重建三宝具足之佛教,广度众生。)

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的天帝释俱在一起;(帝释天即欲界第二重天,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天主)

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在一起(四天王即欲界第一重天,须弥山腰之四王天四方天主,为帝释之辅臣。)

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在一起;(梵天即色界初禅天第三重天大梵天天主,其自以为是创世之主,众生之父,能造万物,是大千世界之主宰。后受佛教诲,知非改过,皈依于佛,与帝释等诸天皆愿为佛教之护法。详情见《大悲经·梵天品》中释迦牟尼佛与大梵天王之对话。)

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宫女,或指天宫之天女)俱在一起;

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在一起;

其中也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化作菩萨像;(如《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佛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首楞严三昧经》卷下也记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盘,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大庄严三昧经》亦记载马鸣菩萨过去成佛,号日月星明佛,龙树菩萨过去成佛,名妙云自在王如来,此皆诸佛以如众生同学善友般之菩萨身份,令众生乐于亲近,方便教化引导所示现也。)

尊者舍利弗(佛出家声闻弟子之中智慧第一)、摩诃目揵连(佛出家声闻弟子之中神通第一)、摩诃迦叶(佛出家声闻弟子之中头陀第一,头陀,意即对衣、食、住等物质享受舍弃贪著,以修炼身心,去除尘垢烦恼之佛教苦行者,佛教之苦行亦称头陀行。),这些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在一起;(声闻,即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意指小乘之阿罗汉圣者。)

那罗延等无量天众(那罗延系欲界中之天神名,又称毗纽天,意译为金刚力士,是佛陀之皈依弟子,佛教护法神。),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国土,又名世界,即一佛所教化之涵盖三界六道情器世间之三千大千世界,此为一佛国土,十方法界之中有无量佛土。此句指如恒河沙般无数世界之日月星宿天神与三界诸天人等),威德光明照耀十方,都来到了佛陀说法的处所;到了佛陀说法的处所后,那些诸天的威德光明就不能显现了,就像聚集的墨水对着金色的阎浮檀金(上品赤金)一样。

婆楼那龙王(婆楼那意译为水天,为一切鱼类、龙类之王。)、德叉迦龙王(德叉迦意译为视毒,或多舌、两舌,有多舌故,或由其嗜语,故名多舌。)、阿那婆达多龙王(阿那婆达多,从池得名,译为无热,即无热池龙王。《长阿含经》十八云:云山顶有池,名阿耨达池。中有五柱堂,龙王常处其中。)、美音乾闼婆王(乾闼婆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天而司奏雅乐之鬼神,又作寻香神、乐神,佛教八部鬼神护法众之一。乾闼婆不食酒肉,唯以香气为食,此类鬼神有众多之王及眷属。)、无扰浊迦楼罗王(迦楼罗译为金翅鸟,妙翅鸟,《观佛三昧海经》卷一载,此鸟以业报之故,得以诸龙为食,于阎浮提(南瞻部洲)一日之间可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亦为八部鬼神众之一。),各与无量诸眷属俱在一起,也来到了此次法会中。

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都于自己所在的佛土祈请(导师)如来,与诸四众眷属同时来到这次法会中;(佛陀有四众弟子,即出家受具足戒,肩负弘法责任之男女二众:比丘、比丘尼,与皈依、学习佛法僧三宝,肩负护法责任之在家男女二众: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各个持着种种超过世间的殊胜妙好的供养物品,(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四事供养等)供奉于佛陀及菩萨们后,就在法会中坐于莲华座上。

这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莲华座起来,(摩诃萨,即摩诃萨埵之简称,意为大有情、大众生。谓此大众生系愿大(为度众生志愿成佛之菩提愿心广大)、行大(为实践菩提愿心而发起之四摄六度菩萨万行)、度众生大(度,即将众生之心导入通往解脱之正法),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能不退其大心,故称摩诃萨埵。多指菩萨中之大菩萨,即果地已经解脱分段生死之圣者菩萨,非因地尚未证解脱果之凡夫菩萨。菩萨五道:一、资粮道位→具足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精进闻思修行,积累福慧功德之因地凡夫位菩萨。二、加行道位→开悟之后悟后起修,磨除无始业力习气至业尽情空,见道证果之前的阶段。若佛如满月,初开悟则如水清呈现月影。见道位→业尽情空,证悟初地果位,真正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与佛心心相印,能现八相成道,于百世界作佛之果地菩萨,初地菩萨犹如月亮初显月牙,真是月亮,不是月影。修道位→菩萨自一地以上,至十地、等觉果位之修证历程,犹如月亮由新月至满月渐渐显露。无学道→无明灭尽,佛性全显,究竟成佛,不增不减,犹如满月当空,毫无遮障。)偏袒右肩(袒露右肩),右膝跪地(胡跪),合掌向佛,(此原为古印度表示尊敬之礼法,佛教沿用之。)而这样说:“世尊!我今天想要请问佛陀关于二个字的义理(有些问题想请教),唯愿如来慈悲赐予哀怜允许。”

佛陀告诉胜思惟菩萨说:“善男子!您想要问什么,可以随您的意愿而问;如来不是为了(救度)一个众生的缘故出现世间,是为了要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世间。”(如来,是佛陀十种名号之一,意为佛陀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故尊称佛为如来。)

于是胜思惟菩萨,随即请问佛陀说:“世尊!哪一法(哪一种心境/心态),是菩萨们所应该远离的?哪一法(哪一种法则/原则),是菩萨们应该恒常护持(守护保持)的?哪一法(哪一种真理/境界),是诸佛如来现在所觉悟了达(明了,通达)的?

佛陀说:“很好很好!善男子!您以如来威神之力(的加持、启发),乃能问我这样深彻(佛法)法义的问题。仔细认真听取!仔细认真听取!要善于思维忆念其中道理,我当为您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心境/心态,以下九段“法”字之意可依此类推)菩萨应当舍离,即是贪欲(欲望,贪爱,具体指贪著五欲:即财、色、名、食、睡五欲,或色(眼贪好色)、声(耳贪好声)、香(鼻贪好香)、味(舌贪好味)、触(身贪好触)五欲(五种感官上的贪求))。善男子!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又有一法菩萨应当舍离,即是嗔怒(嗔恨,愤怒,怒火最易烧毁福报)。善男子!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又有一法菩萨应当舍离,即是愚痴。(愚痴,即无知,包邪见,包括对事物真相之一切错误认知,如否定因果轮回之断见,与认为人永为人,畜永为畜,及有永恒真我与创世主宰之常见等。)善男子!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又有一法菩萨应当舍离,即是我取(对虚假自我之执取,即我执。众生由于当下对实相的无明不觉,把身心五蕴当真,产生人我执,认为有真实的自我,固执于自己有限的认知和见闻。并对与自我相对的一切事物当真,产生法我执,认为有真实的人事物等诸法。因而无知的对一切自己错认为真实的事物生起贪爱、嗔怒、邪见,造业受报,轮回不息!)善男子!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又有一法菩萨应当舍离,即是疑惑(对佛法真理之怀疑和迷惑,亦可作多疑、疑虑理解)。善男子!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又有一法菩萨应当舍离,即是骄慢(自负,傲慢)。善男子!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又有一法菩萨应当舍离,即是懈怠(修行时懒惰怠慢,不思生死之苦,不求解脱之道。)。善男子!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又有一法菩萨应当舍离,即是昏眠(修行时醉生梦死,耽眠昏睡,不愿精进求证解脱位。)。善男子!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又有一法菩萨应当舍离,即是爱著(对于世间人、事、物等有为诸法,不能看破放下,贪爱执著不已。爱着,佛教谓迷恋于情欲,执着不能解脱。)。善男子!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您又问我,哪一法(哪一种法则/原则),是菩萨们应当恒常护持的?善男子!诸菩萨将心比心,不能让自己感到安乐的行为,也不要施加在其他人和动物等众生身上。(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又超过了这个范围,不加于物,可以理解为广泛具有灵性的人和事物)。若菩萨们能守护此法,就是能持守诸佛如来一切禁戒(戒律,大乘佛法中之所有菩萨戒律皆具备三聚净戒之精神,无论杀盗淫妄等重戒轻戒,每条戒皆能体现出三种特性:一方面为以断一切恶为宗旨之摄律仪戒。二方面为以修一切善为宗旨之摄善法戒。三方面为以度化一切众生为宗旨之饶益有情戒。)。为什么这样说呢?自己爱惜自己的身命,就不应该杀害其他众生的生命;自己爱惜自己的财物,就不应该偷盗其他人的财物;自己爱护自己的妻子,就不应该侵犯他人的妻子;这样等等的行为(众生受贪嗔痴烦恼驱使,于身口意三个渠道所做之害人害己的十恶业),都是这一法。善男子!若有恭敬顺从如来教诲的人,于这样的一法恒常应当忆念不忘。为什么这样说呢?没有任何众生喜爱、乐于感受痛苦,他们所有的行为造作都是为了求取安乐。乃至菩萨求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佛之智慧。)也是为了自己和他人都能获得安乐的缘故。(佛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生西法师开示:这个乐只是把离苦的本性或解脱的境界称之为乐(因为众生都想离苦得乐,所以此处借用此名称),寂灭本性上是离苦也离乐的。)善男子!依据这样的道理,我说这样的话:“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这样的一法是菩萨们所应当永远护持的。

善男子!如前面您所问,哪一法(哪一种真理/境界)是诸如来现在所觉悟了达的?

善男子,没有一点法(没有些许的事)是如来所觉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来觉悟者就是无有所觉的缘故(或译为“因为如来觉悟到的,就是无所觉悟。”)

善男子!一切诸法(法即事物之意,简单言之即一切精神、物质现象,及这些现象的运动)没有真实发生是如来觉悟的;

一切诸法没有真实毁灭是如来觉悟的;

一切诸法在真相中远离断(断灭/空无)、常(永恒/常有),有、无等二元性的概念,是如来觉悟的;

一切诸法虚幻不真实是如来觉悟的;

善男子!一切诸业报之自性(自性即自体之本性)是如来觉悟的;

一切诸法是从因缘和合而生是如来觉悟的;(因,指能引生结果之内在直接原因;缘,指由外来辅助主因产生结果之间接原因。一切万有皆由各自因缘之聚散,而呈现生灭的现象,称为因缘生或缘起。因此,由因缘聚散而呈现生灭之一切法,称为因缘生灭法;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之结果,称为因缘和合。一切万有皆由因缘和合而假生,无有主宰性,实在性和固定性,此即事物‘缘起性空’之真理。)

因缘和合之法就像电光一样速生速灭是如来觉悟的;(此经的同文异译本《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此段翻译为:“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一切事物都是从自业因缘而生起的,而所有因缘又是如闪电一样,念念生灭,不曾停留。索达吉堪布开示:佛教里所说的无常,不需要你凭借信心来认识,如果需要信心,信仰就成了判断基础,你当然可以选择不信。但这是一条真理,如果你的智慧够细腻,就不得不承认它。无常分粗无常和细无常两种。粗无常是容易发现的:大自然中春夏秋冬的交替;生命从婴儿、少年、老年直至死亡的进程;你的家庭或周围所呈现的你可以感觉到的变化……这些都是粗无常。细无常较难了解:一个法,当它生起的那一刹那就会灭,这就是细无常。换句话说,生即是灭,生等于灭。也许你会觉得矛盾,生怎么会是灭呢?让我们先假定一微秒就是这“一刹那”,一个不能再小的单位。第一微秒是“生而即灭”的,也就是说,在这一微秒上,法必须有生灭的变化。如果它生而不灭,不变化,那就要留存到第二微秒,与之成为一体;而第二微秒也应该不变;第三、第四微秒不变,乃至一分钟不变,一小时不变……这样一来,这个法就恒常存在了。但现实中却没有这种法。现实中凡是产生的法,外面的物质也好,我们人的内心也好,我们都可以见到或者预见它的坏灭,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由此你可以推知:前一刹那与后一刹那的法必定不是一个体性;在这一刹那上也必定存在无常。因此,在虚幻的世俗显现层面观察时,生即是灭、灭即是生,生灭是一体的,这就是细无常的真理。太虚大师有偈颂云:诸法刹那生,诸法刹那灭。刹那生灭中,不生亦不灭。)

以因缘和合故而有一切业报(业因果报)是如来觉悟的;

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悟的。(一切现象的本质,真实本性,就是广大普遍的光明宝藏(又名“如来藏”),这就是如来所觉悟的。如来藏,即是于一切众生之烦恼业报身中,所隐藏之本来清净的如来法身。如来藏虽覆藏于烦恼之中,却不曾为烦恼所染污,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之本性。慈城罗珠堪布开示:“光明”就是无垢、纯净的意思。污垢即指我们的执着。心的本性既是空性,又是光明。空性与光明,本来就是无二无别的。《大方等如来藏经》中佛说: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譬如暗室中燃百千亿灯烛,成大光明聚,此光明聚为一(一个整体)?为多(多个各体)?当知非一非多。众灯光明故非一,大光明聚和合难分故,非多。诸佛众生法身亦复如是。 譬如川、江、河、溪众流汇集,故成大海,此大海水为一?为多?当知非一非多。众水集故非一,和合难分故,非多。诸佛众生法身亦复如是。)

善男子!什么样的法性叫做普光明藏?善男子!出世间智与世间智都依它(如来藏)而生,就像母亲怀有孩子的缘故叫做藏。(妙慧法师曾经开示,“如果没有诸佛法身——如来藏,就没有因迷失如来藏而有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没有第八识就没有世间万法,出世间的智慧是依普光明藏而进修的,世间万法更是离不开阿赖耶识来呈现。”实际众生对于本来面目——如来藏的念念迷失,无明妄想分别执着,也非真实发生的事。如《楞严经》中佛说:如是迷因(无明的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宣化上人对此解释说:“因为这个迷(无明不觉),这个不知道迷本无因之迷,便时常以为自己有妄。但如果知道这个迷是假的,是没有体性的,那么,妄想便无所依靠,不能存在。既然无妄因,妄因尚且无生,又怎样去消灭它呢?得到菩提正觉的人,好像梦醒的人,说出他刚才在梦中经过的事。虽然他是心智精明,亦无办法借用什么因缘,来把梦中的境界,拿出来给人看啊!得菩提者是指诸佛。佛虽能说法,指示众生破迷破妄,但不能将迷妄的境界,拿出来给你看,只可用譬喻,不可用物体来证明。)

若智慧生时,反观觉照其本质(普光明藏);这样的法性是为般若波罗蜜(智慧到彼岸,即照了诸法实相,而穷尽一切智慧之边际,度生死此岸至涅盘彼岸之菩萨大智慧。)之所统摄与储藏,所以名字叫做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切诸法就像幻影,又像火焰稍纵即逝是如来觉悟的。(焰,又或指阳焰,即初春的原野在阳光映照下浮尘四散所呈现出的一种扰扰浮动的动态幻象,佛经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虚幻不实。)

善男子!诸法的实际体性只有一味解脱(解脱无明妄想分别执着),是如来觉悟的。一味解脱的法性,就是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相之法是如来觉悟的。什么是一相呢?就是诸法没有来、没有去,不是因,不是缘,没有生、没有灭,没有执取、没有舍弃,没有增加、也没有减损。

善男子!一切诸法之自性本来就空无所有,不是(由无明妄想分别心产生的语言)可以用譬喻表达的,也不是文字言辞所能论辩说明的。这样的一法,就是如来现在所觉悟了达的。(慈诚罗珠堪布开示:所谓正确不正确、清净不清净、空性不空性、轮回不轮回、解脱不解脱、上下左右、黑暗光明、天地阴阳等等所有的观点,都是我们的意识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意识本身,也是盲目愚蠢的。)

当佛陀说这部《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的时候,有十地菩萨所看见微尘数般多的众生,都共同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名一切智心,菩提心,即为度化一切众生,志愿成佛的愿心。)又有无量微尘数般多的众生,都共同发起成就声闻(阿罗汉果)、辟支佛(缘觉佛果)果的(出离轮回之)愿心。又有无量微尘数般多的众生,堕在地狱的,全部得以远离痛苦,往生在人道及天界之中。无量菩萨得以证入初地菩萨果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之大乘见道位)。无量菩萨得到百千种三昧(澄净法师开示:初地菩萨得百三昧,二地菩萨得千三昧,百千三昧就是三地以上的菩萨。),无量众生全都得到利益(种下不同程度之解脱善根),没有空过任何一个人。

这时,佛陀告诉罗睺罗(佛弟子中密行第一,佛陀出家前与太子妃耶输陀罗之儿子)说:“善男子!我这个法要(教法中之要义)您应当领受,忆持不忘。说这些话的时候,大会中有九十亿位大菩萨,依靠佛陀威神之力的加持,随即都避开座位,告诉佛陀说:“世尊!我等菩萨誓当受持如来今日所说的法要,于这个娑婆国土佛法最后的时运当中,见到有合适的具有善根之人,都会尽力流传弘通此经典,为他们宣说此法要。”(娑婆国土,即娑婆世界,是一完整之三千大千世界,非仅以人类视角所观察到之世界,而是包括此世界人类在内之三界六道众生(有情世间),与其各自所生存之时空(器世间)的总集。 娑婆世界之结构如下:欲界九山八海,四大洲,八中洲,无量小洲,上覆六欲天(依须弥山而住之地居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及依空中宝云而住之空居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及修禅成就初禅境界者所生之色界初禅三(重/层)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为一小世界,其中六道有情充满,凡圣同居共处;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为一小千世界,,二禅为修禅成就二禅境界者所生之处;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为一中千世界,三禅为修禅成就三禅境界者所生之处;因其中间有三个千之倍数,故一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是为一佛国土。即一尊佛所教化之区宇也!此世界号为娑婆世界,娑婆,义为堪忍,谓此世界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业行: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欺骗)、绮语(诱导他人学坏之废话)、恶口、两舌(挑拨离间)、贪欲、嗔恨、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三界九地二十五有此大千世界形成、持续、破坏,毁灭之过程,名为一大劫,其中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一中劫包含二十小劫,共计八十个小劫。劫者,译为大时、长时。时间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此一大劫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四中劫包括(以下为仁泽法师依据经典所开示):

一、成劫:成劫为世界成立时的第一期。初一小劫成器世间(大千世界),后十九小劫成有情世间(六道众生)。一切有情业增上力,空中渐有微细风生,风渐增盛乃至金轮(及地轮)的成立。成劫初,有一有情从(色界)光音天(极光净天)下生初禅大梵天中,是为梵王。后诸有情渐次有生梵辅梵众,下生六欲诸天乃至畜生饿鬼,至最后一有情生无间地狱,成劫满(世界至此始有六道众生)。

二、住劫:世界成立后安稳存在时,住劫初人寿极长(平均寿长八万四千岁,近无量岁),(因人类之共同业行普遍善消恶长)寿渐减,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为减劫(此为人类共同恶业所招感之共业果报,人寿三十岁起经历当时蔓延世界之饥馑、疾疫、杀戮小三灾,人类所剩无几,劫后余生之人类皆弃恶从善,痛改前非,后因人类共业之善长恶消,每百年增寿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人寿之一减一增,为住劫中之第一小劫,此后大千人寿复因人类共业善消恶长而由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再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又历一小劫。如此循环往复。);第二十(小)劫唯有增劫,无减。于(每减)劫末(皆有)刀兵疾(灾)横起,坏正报(众生身体)。

三、坏劫:安住既去归于灭坏,初十九(小)劫坏有情世间,后一劫坏器世间。坏劫与成劫相反,(众生)从地狱渐渐上升,至地狱都尽,各随其(过去)业因,或升之(色界)禅(天),或转生他方世界。末劫大火烧尽初禅以下(世界),二禅(天)有水(灾)起,三禅(天有)风(灾)起,此器世间(尽)坏(唯有四禅天三灾不及,得以幸免,无色界正依二报皆空,无身体、世界,唯余微细心识深入禅定,三灾亦不能侵。)。

四、空劫:此为(世界被)破坏后唯有虚空时,亦有二十小劫(之时长)。此时(大千)世界空虚,犹如墨穴,无昼夜日月,唯有大冥。(此)宇宙法界,虚空则无边无际,世界有无量无边,成住坏空四时展转(相继,循环)不停;时(间)则无始无终,绝前后本末,因果相连续,因前有因,永不能知其始;果后有果,亦不能测其终。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天王居之,各护一天下(大洲),故亦称护世四天王。其所居四王天,是欲界第一重天。东持国天,南增长天,西广目天,北多闻天。

《长阿含经》云:东方天王,名多罗吒,领(统领)干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东胜身洲)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领鸠盘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南瞻部洲)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西牛货州)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北俱卢洲)人。

诸天中有地居天、空居天之别,六欲天中之四王、忉利二天属地居天位,四王天位于须弥山第四层级(山腰)之四方。忉利天位于须弥山顶,皆依山而住,不离地面,故名地居天。忉利天以上,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依虚空而住,虽有地如宝云、琉璃,却已远离实际地面(须弥山地),故名空居天。又须弥山第三层以下,有四天王眷属夜叉神居住,其住于第三层者称为恒憍天,住第二层者称为持鬘天,住初层者称为坚手天。七金山以及日轮、月轮天宫殿内,也有四天王之眷属诸天鬼神住于其中,与四大天王皆同臣服于忉利天主。欲界六欲天之上有色界四禅十八梵天,其上更有无色界四空天。欲界诸天尚有天龙、金翅鸟等畜生异类,色、无色界所住纯为天人,无诸杂类。)

这时,四天王告诉佛陀说:“世尊!若有能奉持(受持,领受于心,忆而不忘)这部经典的人,我会拥护这个人,让他志愿所求全都得到满足。为什么呢?能奉持这部经典的人是法器的缘故。(法器,指能容纳佛法甘露之容器,比喻能修行佛道者,此处非指念珠、锡杖、经轮等辅助修道之器物。)

这时世尊,普遍观察大会中的众生而这样说:“仁者们(佛教对人之敬称)!我这次所说的甚深方广稀有难遇的法门,不是诸众生有薄少的善根而能听受。能聆听受持这部经的人,就是承事供养于我;也能荷担如来家业(负担起为度众生,故愿成佛的责任),成就无上菩提。这个受持的人应当得到辩才无碍,决定会往生于清净的佛国净土。这个人临命终决定得以亲见阿弥陀佛(译作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世尊)与菩萨大众出现在面前接引此人往生极乐世界。我今日在这灵鹫山中为菩萨众们所共同围绕,这个受持的人临命终时也能这样见到佛常住灵鹫山对菩萨们演说妙法。一切诸佛皆具三身:一、法身:遍满虚空,无所不在,感而随通,随时随地,众生大悟则证大法身,小悟证小法身。法身,即是诸佛菩萨等圣者所证悟,而六道无明凡夫所迷失的如来藏性,又名“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二、报身:由法身起现,具无量福德、无量神通。具足三十二相,每一相皆以百种福德庄严,美妙难思议,又名“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是佛为果地菩萨说大乘经法时所现之佛身,因地凡夫由于自己业力局限,不能现见,佛之报身有始无终,从成佛时起,就永不消灭,没有寿量,不现涅盘。《大方广佛华严经》、《梵网经》等大乘佛经皆是佛以庄严报身对菩萨们所宣说,与此同时,二乘声闻弟子及凡夫众生只见化身佛在独自禅坐,业力所限,不能见佛以圆满报身为如海菩萨于说大乘经法之盛况。三、应身,又名化身,即菩萨投胎转世,示现成佛之肉身,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为度众生而应世间众生之得度因缘而显化的。佛之化身有二种,一为殊胜化身,即我们所熟知的二千五百年前于大千世界百亿南瞻部洲一时出生,现为王子,为自度度他同出生死而弃国出家,苦行学道,后于菩提树下降魔成佛,说法教化人天凡圣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八十岁入涅盘之释迦牟尼佛,其又名“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诸佛之应化身随十方世界众生得度因缘之不同,所化现之出身、名字、寿命、佛法住世时间、弟子眷属等各有不同。诸佛于一世界现化身佛教化众生之同时,也于十方无尽世界现不同化身佛教化有缘众生,佛于界虽现涅盘,于余方尚在说法。《妙法莲华经_如来寿量品》记载,释迦牟尼世尊久远劫前已成佛果,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示现出世成佛然后灭度(涅盘),是为令众生于佛心生稀有难遭之想,而不因佛久住世间,认为既然永远有佛说法,何必精进求道修行?故于生死大事无动于衷,沉溺轮回,耽延岁月,而佛如昙花一现,众生久远一遇,更能珍惜遇佛因缘,精进修学佛所说法而不懈怠,速获解脱。如《如来寿量品》所说,佛之法身本无生灭,报身寿命无量,以度生之善巧方便,现有生灭,其实佛身常住不灭。另外诸佛菩萨于三界六道众生之中,随诸众生得度因缘,常化现为各种众生之同类而教化之,此为一般之化身。《高僧传》记载陈隋年间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即豁然大悟,寂然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亲见释迦牟尼仍在灵鹫山对人天大众说法华经,并未涅盘),获旋陀罗尼。自是以后,照了法华,如杲日之临万象;达诸法相,似清风之游太虚。遂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所说。” 乃以三止三观,传佛心印。)应当知道这个人就是已经得到了无尽的妙法之宝藏!应当知道这个人将会得到能回忆往世的宿命智通。应当知道这个人必定不会堕落恶道(地狱,鬼,畜生)。善男子!我今日说此一切世间众生难以相信的法要。假设有众生作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斗乱众僧,分裂僧团)的五逆之罪(五种能令众生堕入无间地狱受苦无休之罪恶业行;听闻这部经后,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部经典;所有的一切业障及五逆罪全部都能消除,决定不会承受三恶趣(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的痛苦。受持这部经的人会为诸佛菩萨所共同守护想念,在任何自身所投生的地方都能够六根具足。(澄净法师开示:不仅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足,还包括善根、信根、念根等促使自己觉悟佛道的善根都能具足,具足就是圆满的意思)得蒙诸佛灌顶(古印度国王即位时,国师以四海之水灌于王顶而表祝福。佛教效此世法,表示诸佛加持启发持经之人的心智促令其觉悟),获得五眼清净。(指将会具备五种清净的眼力。即:一、肉眼,为肉身所具之眼。二,天眼,为色界天人因修禅定所得之眼,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三、慧眼,为二乘人之眼,能识出真空无相;亦即能轻易洞察一切现象皆为空相、定相。四、法眼,即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能照见一切法门之眼。五、佛眼,即具足前述之四种眼作用之佛眼,此眼无不见知,乃至无事不知、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善男子!采取重要的话来说,我(以佛眼)见到这个受持的人,已经成就佛道!(是佛陀已以其佛眼见到受持这部经的人未来会成就佛道,不是现在,切不可因此生起我慢。也可参考天台六即佛的概念。)

(天台六即佛的概念

1、理即佛是我们的本性。

2、名字即佛是我们听到了这个名字,三宝的名字。

3、观行即佛是我们开始修行了。

4、相似即佛是慢慢已经有这个轮廓出来了,已经六根清净了相似了,已经跟佛差不多。

5、分证即佛是已经见法身了,一分一分的见了。

6、究竟即佛是究竟彻底地觉悟了。

摘自慧律法师讲解《大专佛学十四讲表》)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胜思惟菩萨等一切菩萨,及诸多声闻弟子,天龙八部们,全都生起极大的欢喜!相信、受持、奉行这部经中如来所说的教诲。(天龙八部,是佛教之护法神,皆曾于佛世皈依三宝,做佛弟子。并皆发誓护持佛教寺院,及为修行人于冥冥中生福除灾,助其完成修道利生事业,又名八部鬼神。即:一、天众,即三界诸天天人。二、龙众,能兴云致雨之神兽。三、夜叉众,即捷快鬼,一种能飞行之恶鬼。四、乾达婆(飞天)众,是天帝之乐神。五、阿修罗众,即非天,其虽有天福而无天德,女美男丑,居于海中阿修罗国,对天界快乐妒火中烧,故常与天斗。六、迦楼罗众,即龙众之天敌金翅大鹏鸟。七、紧那罗众,即天帝之歌神,似人而头顶一角,令人生疑,故又名疑神。八、摩睺罗伽,即大蟒蛇神,又名地龙。)

 

 

 

 


【本翻译评注参考引用了大量非笔者原创内容,如有错误偏差或是原作者不允许引用的,请联系我修改或删除,也可交流您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微信 398221207 】


 

蚂蚁森林为我浇水吧!

目前评论:3   其中:访客  0   博主  0

  1. avatar 应子 0
    有幸拜读,译文非常好,感谢!
    • avatar 然仔
      不用谢,共结善缘。
  2. avatar 声闻 0
    十方世界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每一方都有无量无边的佛国世界(佛经中有时说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指的就是十方世界) ,泛指遍虚空界,尽一切世界。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 [1]
评论加载中...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